编者按
11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三大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对外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指南》本次先行设置《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
本文聚焦解读第二号具体指南《应对气候变化》(以下简称二号指南),邀请专家深度解读,并从上市公司实践的角度提供建议,比如,企业如何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企业应如何识别和把握气候相关机遇以及对于不同行业而言,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方法的适用性等。
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首日开幕会上,各缔约方就《巴黎协定》启动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系列关键基本规则达成一致。虽然离该市场正式成立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但此举无疑将为中国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带来更多机遇。
不过,如何适应国际碳市场的标准,尤其是在项目的透明度和附加性验证(证明某个减排项目或活动产生的减排量是额外的)方面,中国企业还需提升信披水平以及对减排项目的审查和认证力度。《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指南,在这方面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教科书”。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回复表示,二号指南体现出三大交易所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加强ESG(环境、社会、治理)信息透明度的决心,这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她亦指出,尽管二号指南已经较为全面,仍有改进空间,比如进一步细化同行业面临的气候风险类型及其评估方法。
专家建议从4个方面加强评估气候影响
据悉,二号指南共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气候相关影响重要性评估、气候相关财务重要性评估、气候适应性和气候相关情景分析、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流程和方法、气候相关转型计划和披露要点。
关于气候相关影响评估流程,二号指南提供了4个步骤:分别是了解与气候相关的公司活动和业务关系背景、分析气候相关影响的方式、气候相关影响的评估与确认以及气候相关影响的报告。
对于制造业、采矿业、电力、交通运输等直接排放较大的行业,评估与气候相关影响的业务流程相对更为明确。而对于金融业、服务业等直接排放不突出,在气候相关影响重要性评估时存在一定挑战。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在二号指南提供的4个评估步骤上增加几项实操建议。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评估目标和范围,即为什么要进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以及评估将涵盖的业务领域、时间范围等。对于服务业和金融业来说,需要特别关注能源消耗(如数据中心、办公设备等)、供应链碳排放、员工出行方式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因素。
第二,收集与分析信息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部分:内部数据包含如能源消耗记录、碳排放量、废物处理情况等;外部数据包括气候变化政策、行业标准、市场趋势、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等。
第三,量化并评估影响,建立量化评估模型。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输入模型中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根据评估目标和范围,设定具体的评估指标,如碳排放强度、能源利用效率等。如果可能的话,邀请独立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所做的气候影响评估进行审查,以增加可信度。
最后,可参考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如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气候行动和披露实践。对于服务业和金融业这类行业来说,通过优化和提升自身运营模式、供应链管理水平等方面后,仍然能够显著减少碳足迹,为减缓全球变暖贡献力量。此外,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议题也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人和消费者。
定量分析气候相关财务影响“非常有用”
据悉,气候与财务影响之间的关系在国际上已被广泛认可,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和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等组织也强调和重视这个问题。这两个组织先后发布的相关披露框架,都强调企业在评估气候相关财务影响时,应同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二号指南亦如此,文件中提到“评估影响重要性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需要公司与利益相关方沟通或咨询相关专家。影响重要性评估的关键环节包括:分析影响重要性评估因素、利益相关方与专家的参与、设置判定影响重要性的阈值等。”
图片来源:二号指南对此,李瑾表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辅相成,可以提供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财务影响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定量分析数量越多越能提升评估报告的客观性、精准性,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对企业财务的具体影响非常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评估气候相关财务影响外,还需要全面评估和披露与气候有关的风险和从与气候有关的机遇中获益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通过气候适应性和气候相关情景分析的方式。
图片来源:二号指南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向《每日经济新闻》分析表示,情景分析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ISSB和TCFD在讨论情景分析时并未提供具体的工具包或方法学。同样,巴塞尔委员会也在研究气候相关的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这些领域都是国际前沿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针对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的情况,相关的方法学和参数需要由上市公司协会或其他行业协会来推动。同时,不同行业的方法学、参数和情景分析都有所不同。除非设定一个宏观的2℃情景(注:指《巴黎协定》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2℃以内的排放限制),但这种方法可能过于笼统。”施懿宸说。
核算温室气体的通用方法需进行针对性地细化
对于气候信息的披露,最核心的信息之一就是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二号指南提供了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流程和方法,包括界定组织边界、界定运营边界、界定时间边界以及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等评估流程,以及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的具体计算方法。
图片来源:二号指南一个存在的问题是,在不同行业中,这些核算方法的适用性如何,是否有特定行业需要特别考虑的因素?
施懿宸认为,目前环境部正在制定排放因子参数的相关标准,一些行业协会也提供了参考。交易所无法为各行各业提供如此细致的指导,这需要各行各业的协会和上市公司协会来完善,因为这些参数具有行业基准和专业性。
李瑾认为,二号指南体现出三大交易所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加强ESG信息透明度的决心,这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鼓励企业评估并减少自身的碳足迹,还要求企业公开气候变化对其业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加负责任的投资决策。
不过她也指出,尽管二号指南已经较为全面,仍有改进空间:比如,可以进一步细化不同行业面临的气候风险类型及其评估方法,以便于各公司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完成详尽且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可能会面临资源和技术上的挑战,二号指南未来或许能考虑提供更多支持措施,如建立共享数据库、培训课程等;此外,随着国际标准的发展变化,《指南》也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适时更新以确保与全球最佳实践接轨。
施懿宸对此持相同观点,在他看来,《指南》不可能一开始就过于详细,后续可能会由各个行业协会和上市公司协会来指导。目前的成果已经非常宝贵,且这是第二份相关文件,发布速度之快令人瞩目。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文件出台,部分工作可能会交给上市公司协会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