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部署,五大举措管好超64万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政府加力支持科创和民生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巨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变得愈加重要,一系列改革正在酝酿。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公布了最新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账本及管理工作情况和成效,并部署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五大举措,包括推进制度建设、深化盘活利用等,以规范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和效益。国务院新部署,五大举措管好超64万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包括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以及依法支配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等。它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保障政权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这部分资产规模攀升,首次突破60万亿元关口。
根据《报告》及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达64.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负债总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净资产51.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其中,行政单位资产为23.3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为40.9万亿元。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6.9万亿元,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57.3万亿元。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房地产和土地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刚性支出不减反增,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大。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不少地方通过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增加非税收入,弥补收支缺口。2023年,全国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和节约资金用于保障重点支出,为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前三季度,非税收入约3.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原因是地方通过处置闲置资产等方式,加大资源、资产盘活力度,带动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长期闲置的问题。例如,审计署指出,8个部门的约19.5万平方米房产、874.1亩土地、405辆公务用车、1亿元办公家具及仪器设备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闲置,最长达21年。
《报告》提出,下一步将深化盘活利用,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益。具体措施包括持续降低闲置资产存量,挖掘并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巩固深化盘活成果,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同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实现资产集中统一调配管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国家科研仪器管理平台的有效衔接,指导高校、科研院所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
此外,《报告》强调要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加强房屋资产、公务用车等重点资产管理,持续推进资产统筹使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求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优化资产信息卡分类,完善各类资产信息卡内容,推动提升数据信息质量。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还要求指导并探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占比较大,财政部等已发布《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报告》要求落实相关制度,指导地方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政府储备物资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
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效益低,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意识不足,“重采购、轻管理”。《报告》要求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部门履职尽责,增强执行制度、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